初秋時節的湖城,碧水藍天,綠樹掩映。
衡水湖周邊,環湖綠帶蜿蜒勾勒出湖水的繾綣多情;
市區里,綜合性公園和星羅棋布的點狀游園共同描繪出一幅“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綠中,城在園中”的和諧畫卷;
中湖大道、東湖大道50公里環湖花卉景觀路游人如織、花香滿溢……
千疇綠景萬軸畫,滿城蒼翠碧無塵。如今,在城區隨處可見的一抹抹綠色,讓衡水這座城市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全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綠量大幅提高,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形象品位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31%,綠地率41.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16平方米,布局合理、植物多樣、綠量充足、景觀優美、功能完備、生態宜居,體現北方濕地特色的濱湖生態園林城市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增量提質 編織城市如蔭綠網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規劃建綠,合理布局城市各類綠地,全面落實綠線、綠章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大力推進公園、游園、廣場等公共綠地建設,推動城市園林工作增綠提質。
——扎實推進公園建設。在原有園博園、植物園、人民公園等公園的基礎上,謀劃啟動了奧體公園、吳公渠帶狀公園、冀州古城遺址公園等公園建設,大幅度增加城市綠量。堅持抓大不放小,積極開展“口袋公園”建設。2020年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利用3年時間,建設100處“口袋公園”的任務目標,把“口袋公園”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民生實事,持續增綠建綠,三年來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街角、拆遷騰退地和廢棄地、閑置地等,建設了水滴園、華育園、木香園等100余處親民便民、群眾參與度和認可度高的“口袋公園”,增加公園綠地面積36.21公頃。截至目前,建成區10萬人擁有綜合公園個數達到1.23個,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4.18%。
——扎實做精道路綠化。大手筆拓展道路綠網,以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導向,人民路、大慶路東延、育才大街南延等一大批靚麗道路和美麗街區重裝亮相。大力度推廣市樹市花,在市區廣泛應用市樹白蠟和市花桃花、荷花,通過喬灌草結合,打造錯落有致、色彩分明的植物景觀效果;在前進大街栽植碧桃樹1100余株,春天桃花盛開,賞心悅目;在衡水湖重點建設荷花園,成為衡水湖標志性旅游景點。大面積應用月季,大量種植樹狀月季、地被月季及造型各異的月季柱、月季球和月季花瓶,自春末至初冬,不同顏色的月季競相開放,蔚為壯觀。大范圍建設綠道,沿湖、沿河、沿渠高標準打造綠道,先后完成了滏陽河綠道、衡水湖環湖綠道、班曹店渠綠道、冀州濱湖綠道等多條綠道建設,通過城市綠道串聯起“一湖三區”。截至目前,建成區范圍內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3.45%,初步形成了擁湖親水的生態綠道體系。
——扎實推動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桃城與冀州之間依托衡水湖和東湖大道建設了東湖大道生態廊道、湖濱大道生態廊道,在桃城區組團外圍依托滏陽河建設了滏陽河生態廊道,依托迎賓河、班曹店渠建設了迎賓河生態廊道、班曹店渠生態廊道。5條生態廊道滲透交織、景觀優美,形成了健康穩定、相互連通、多彩多姿的生態系統空間。始終堅持廣泛應用鄉土適生植物,近三年建成區共新建、改建綠地102.60公頃,其中應用鄉土適生植物面積99.55公頃,鄉土適生植物應用比例達到97.03%。
綠沁人心 城市更加健康舒適
對每天奔波于城市道路上的人們來說,最愿意看到的是道路兩旁濃郁的綠色和酷暑時節路上的一片蔭涼。群眾的需求就是市園林部門努力的方向。在園林綠化中,我市大力推進綠蔭為民和綠滿家園工作,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
——綠蔭為民行動。按照“綠隨路建、有路皆綠、綠美結合”的原則,對城市道路綠化進行提升,豐富植物品種,提升景觀效果。目前,城市道路全部進行了配套綠化,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為94.79%。在加強主干道路綠化的基礎上,通過見縫插綠、破硬建綠、增植補植等多種方式,著力推進次干路、支路綠化建設,林蔭路覆蓋率達到91.17%。大力推行新建、改建項目立體綠化實施力度,建成區內近三年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市政交通設施項目11個,其中4個項目實施了立體綠化,立體綠化實施率達到36.36%。同時,充分利用建筑屋頂、人行天橋、高架橋、道路護欄、通透性圍墻等,栽植紫藤、爬山虎、甜蜜紅木香等攀緣植物,既增加了可視綠量,又拓展了綠化空間。
——綠滿家園行動。大力開展園林式單位、居住區創建活動。在做好市區單位庭院綠化工作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園林式居住區、單位”創建活動,通過開展門前承包、園林認建、綠地認養等活動,積極動員機關、企業、社區、學校、居民等開展群眾性綠化活動,做到全民動手、全民參與,一批批綠化效果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單位和小區不斷涌現。目前,我市園林式居住區(單位)達標率60.08%。
治理保護 厚植城市生態底蘊
“目前,市區內古樹整體長勢良好,復壯保護成果顯著。針對古樹存在的少量枯枝、缺水少肥、病蟲害等問題,我們已及時通報相關責任單位或個人,并督促對古樹定期做好防護工作?!比涨?,在對市區內現有古樹結束一輪常規巡查后,市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對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進行保護,是我市園林綠化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
近年來,我市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中,突出“治理保護”,持續發力,厚植城市生態發展底蘊:
提升城市韌性,打造藍綠交織空間布局。在大力度推進園林綠化的同時,對市區胡堂排干渠、班曹店渠、閘西干渠、迎賓河、滏陽河等河道進行水體循環、水系連通工作,進一步擴展河流生態空間。截至目前,我市各類綠地及水域總面積達到3607公頃,藍綠空間占比46.96%。同時,對市域內濕地資源進行徹底普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對建成區內濕地進行科學化保護管理,保護實施率100%。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加強公園綠地防災避險場所建設,防災避險綠地設施達標率100%,城市安全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挖掘地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方面,把人造景觀和人文遺跡、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根植鄉土、傳承文脈、低碳生態的建設理念,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率達到100%。老鹽河生態公園再現了古冀州的制鹽歷史;孔穎達文化公園展示了一代大儒風采和儒學文化傳承,園林建筑體現恢宏唐風;人民公園以其淡雅精致、別有韻味的古典園林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及市民前來游憩觀賞。
著力保護綠化成果,建立綠地管理數據庫,并納入城市數字化管理體系,實時聯動執法,有效遏制侵綠、毀綠現象發生。特別加強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保護,實行“一樹一檔”,實施動態保護管理,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
打造特色景觀,專門引進了園林綠化新品種甜蜜紅木香,并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園游園,每年5月至9月,鮮艷美麗、花香濃郁,成為城市一道道靚麗的花墻景觀。重點推進了衡水湖環湖綠化建設,通過實施特色花海、櫻花島等12個景觀節點建設和環湖外圍綠化,著力構建特色生態景觀格局。
精細管護 打造園林綠化精品
隨著城區綠量不斷增加,綠地數量增多,也對市園林部門的日常管理管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園林綠化工作始終堅持“三分建、七分管”,建成后的管理才是“重頭戲”。
——完善規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綠。先后出臺了《衡水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衡水市公園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推動城市綠化工作步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落實養護標準,做到依規養綠。嚴格落實《園林綠地養護等級質量標準》《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綠化養護管理規范》等一系列標準規范,對種養施工和后期管護做出詳細規定,實行目標考核管理,不定期進行聯查,確保日常養護標準化、精細化。
——強化病害防治,做到精心保綠。在市區建立病蟲害監測點23個,組織編印《衡水市常見病蟲害防治手冊》,及時發布園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建立包括單位小區在內的全市園林病蟲害防治信息交流群,實行定期交流,做到信息共享,科學指導全市園林綠化工作開展。
——加強技能培訓,做到專業護綠。通過邀請專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開展園林綠化專業培訓;積極參加技能大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努力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養,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2020年、2021年市園林中心組織藝術插花、組合盆栽、快速設計培訓,并組織參加相應年份“中國技能大賽·河北省園林技能競賽”多個項目的比拼,多人取得優異成績。同時,規范工程用工,認真落實園林綠化企業持證上崗要求,定期開展園林綠化工程持證上崗督查檢查,園林綠化工持證上崗率100%。
種下的是花草樹木,改善的是城市生態環境,提升的是居民生活質量,收獲的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如今,一個融天藍、水秀、地綠為一體,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濕地園林、美麗湖城”,正在嬗變中綻放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