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故城段蜿蜒秀美。

衡水市故城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冀魯兩省三市交界處,京杭大運河西畔,總面積941平方公里,耕地91萬畝,下轄11鎮2鄉538個行政村,3個工業園區,2個農業園區,總人口53萬(其中農業人口34.4萬)。

京杭大運河故城段蜿蜒秀美。

京杭大運河故城段蜿蜒秀美。

夏商、西周三代,故城縣地當屬兗州,1961年5月18日,故城縣復置。故城縣北枕石德鐵路、衡德高速,西鄰京九鐵路、大廣高速,東接京臺高速、京滬鐵路、京滬高鐵,中有德上高速縱貫南北,是冀魯經濟融合的重要節點,深度融入京津冀2小時經濟圈。

故城縣鄭口挑水壩。

故城縣人文底蘊深厚,縱貫縣境150華里的千年大運河,積淀了開放包容、重德尚義的深厚文化底蘊,哺育了無數風流人物,古有在故城下帷講學的經學大師、漢代大儒董仲舒,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今有抗日英雄節振國、馮治安等。

位于衡水市故城縣房莊鎮董學村的董學園。

縱貫故城縣境150華里的千年大運河,前身為清河,于1946年有衛運河之名,因其“易盈易枯”“向苦淺滯”的特點,自明清起,便有多次修建、改建、擴建的記載。

位于衡水市故城縣房莊鎮董學村的董學園。

劉堂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福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

由于大運河和清涼江、江江河等幾大河流的滋養,故城縣糧食、油料、蔬菜、畜禽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品種多樣。該縣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與“全國棉花百強縣”,建國鎮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品雪”牌棉花和“甘珠”牌紅小豆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劉堂村黨支部書記劉玉福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

故城縣龍湖公園。

故城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龍鳳貢面,與大運河淵源頗深。其制作原料之一的沙鹵地硬質小麥,就是在故城縣的自然環境、種植技術與溫肥的運河水三者相互配合中生長起來的。除龍鳳貢面手工制作技藝外的甘陵春酒傳統釀造技藝、武官寨運河架鼓漳衛南運河船工號子等其他非物質遺產的發源史也同樣與大運河息息相關,它們都是故城縣“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故城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故城縣文化發展推動經濟的良好機會。目前,該縣積極打造龍鳳店福祿小鎮、灘頭錦鯉小鎮等特色小鎮的重要文化資源。

故城縣商業古街二道街。

故城縣以嶺康養莊園。

故城縣茂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酸棗種植基地。



通訊員: 齊紅雨 李洪儒